美國“海狼”級攻擊核潛艇“康涅狄格”號去年10月在南海撞上海底山脈的事故,被普遍認為與美國海軍對該海域不夠熟悉有關。
然而就連五角大樓也承認,想要對南海這樣的敏感海域快速展開大規模水文調查實在是阻力太大——“聲吶無銅、撈走無用”的網絡段子可不是純屬吹牛。
為解決這個難題,美國海軍變出了新花樣。
美國《防務新聞》8日稱,隨著美國海軍加快向全球小型港口和新的作戰環境部署,美國海軍氣象和海洋司令部的工作量正在增加。
從2019年開始,美國海軍將瀕海戰斗艦定期部署到印度洋-太平洋地區,這些輕型艦艇吃水淺,可以進入大型船只無法進入的港口。
特別是隨著美國海軍的分布式海上作戰概念與美國海軍陸戰隊的遠征先進基地概念不斷推進,美國海軍輕型艦艇在整個太平洋島嶼和沿海地區進行機動部署的需求猛增。
例如菲律賓巴拉望的公主港等小型港口,就被評為美國瀕海戰斗艦表現最佳的停靠港口。
然而與傳統大型艦艇面臨的情況類似,這些輕型艦艇在部署時同樣需要掌握周邊水文情況,甚至因為它們經常出入陌生的近岸水域,因此對水文調查的需求更為迫切。
在美國密西西比州斯坦尼斯航天中心領導海軍氣象和海洋司令部的羅恩·皮雷特少將表示,該司令部在支持例如航母打擊群等大型艦艇部署時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我們能否對部署在偏遠地區的小型艦艇提供同樣水平的支持?”
報道稱,隨著美國海軍計劃分散部署其艦隊,目前該司令部正在利用無人駕駛和半自主技術以及全球合作伙伴的協助,獲得海軍所需要的關鍵信息。
2022-03-12 18:18:09
2022-03-12 18:48:26
2022-03-12 18:02:56
2022-03-12 18:12:10
2022-03-12 18:30:21
2022-03-12 17:55:20
2022-03-11 12:46:38
2022-03-11 12:20:11
2022-03-11 11:58:49
2022-03-11 12:40:16
2022-03-11 12:14:23
2022-03-11 11:14:18
2022-03-11 11:00:51
2022-03-11 11:23:45
2022-03-11 10:54:04
2022-03-11 10:25:26
2022-03-11 10:03:54
2022-03-11 09:42:22
2022-03-10 12:16:44
2022-03-10 11:52:55
2022-03-10 12:09:45
2022-03-10 12:22:53
2022-03-10 10:47:35
2022-03-10 11:25:34
2022-03-10 11:3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