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是美國情報機構首次預測的俄軍“全面入侵烏克蘭”的時間。但多曼這樣的基輔政治人物早已“習慣”了軍事沖突警報。八年前,被視為“親俄”的總統亞努科維奇在“親歐盟”抗議活動引發的暴力動蕩局勢后下臺。俄語人口占比超過九成的克里米亞州隨即公投并入俄羅斯,東部緊鄰俄羅斯的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兩州分離武裝也宣布“獨立”。交戰各方次年達成“烏克蘭尊重自治,自治政府不獨立建國”的《明斯克協議》,但停火線上的小規模沖突從未間斷。
然而,到了2月23日晚上,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感到不對勁:烏克蘭議會、政府、軍方及銀行網絡系統遭到大規模黑客攻擊。在烏方的研判中,這被視為“入侵的前奏”。澤連斯基立刻請求和普京通話,被拒絕。幾個小時后,2022年2月24日凌晨5時許,多曼和洛夫克都被巨大的爆炸聲驚醒。多曼拉開窗簾,看到亮光映照了夜空。他打開手機,這一次議員們不再需要更多的時間判斷:21世紀以來歐洲最大規模的軍事沖突爆發了。
俄、烏如何走到了這一步?
2021年春天,新上任的美國總統拜登明確“重返歐洲”后,俄羅斯軍方集結多支兩棲登陸部隊在克里米亞舉行大規模協同登陸演習,地區局勢逐漸緊張。當年6月,美國總統拜登和俄羅斯領導人普京在日內瓦簽署有關“戰略穩定”的聯合聲明,但未能阻擋美軍向德國、波蘭及波羅的海三國增兵,俄軍向俄烏邊境及白俄羅斯地區增兵的趨勢。
與此同時,身處漩渦中心的澤連斯基試圖利用緊張局勢推動烏克蘭加入北約的進程。2021年9月,澤連斯基就職總統兩年來首次訪問美國,烏政府高層此后也多次訪美,除了直接尋求“入約”支持外,基輔當局也試圖通過擴大美烏“防務戰略合作框架”、尋求美軍直接在烏本土部署防空導彈等方式,間接獲得美國的安全保護。
與歐盟一體化是2014年危機的導火索之一,加入軍事同盟顯然更敏感。但澤連斯基政府預計,俄軍的目標不是軍事沖突。“當時烏克蘭政界的觀點是:俄羅斯在烏克蘭邊境駐扎15 萬大軍,對俄方有利。因為這會破壞我們的經濟穩定,嚇跑了投資者和大企業,而俄羅斯卻可以繼續和歐洲做生意。如果不開戰,國際社會不會真的干涉。”多曼回憶道。而在此背景下,抓住機會加入北約既能實現烏克蘭憲法的目標,也能完成澤連斯基的競選承諾。”
2022年1月上旬,美國、北約、歐洲安全組織與俄羅斯的副部長級官員們第一次坐下來,用三個半天的時間討論了烏克蘭局勢。俄羅斯方面拿出一份“安全保障草案”,處于首要位置的就是“烏克蘭不能加入北約”。這是美國前總統小布什2001年開啟的進程,2019年被烏克蘭議會寫入憲法。現任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向民眾承諾的“加入時間”是2024年。
華盛頓和北約拒絕答應俄方的要求。俄方對此并不感到意外。科爾圖諾夫指出,此前北約曾多次暫停向俄羅斯邊境“東擴”的腳步,但又五次重啟擴張,逼近俄羅斯。考慮到雙方“沒有任何信任”,俄方才提出需要有法律約束力的“不擴張到烏克蘭”的正式保證。但更重要的是,“俄方試圖向西方伙伴們解釋:西方國家在規劃歐洲戰略時,不應忽視俄羅斯的合法安全利益”。因而,對于具體的軍事部署后撤、增強透明度及烏克蘭危機降級等事宜,談判的大門依然打開。
1月中旬后的新動態也顯示出這種趨勢:美俄之間不再直接談判,轉而由德、法、俄、烏四國領導人的顧問通過四國“諾曼底集團”對話機制,尋求可能的局勢降級方案。
前述曾在烏克蘭政府任職的專家對《中國新聞周刊》透露,當時一種讓烏克蘭“中立”的觀點被提出,即以“讓烏克蘭加入歐盟”作為交換條件,讓澤連斯基政府充分執行《明斯克協議》,同時不再加入北約,保持軍事中立。
不過,他承認當時莫斯科不可能接受這一條件。2014年危機之前的四年間,普京曾以多種方式試圖阻止烏克蘭和歐盟簽訂一體化協議。這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發展道路選擇之爭”,并成為烏克蘭爆發大規模親歐盟抗議浪潮的導火索。
2022-03-12 18:18:09
2022-03-12 18:48:26
2022-03-12 18:02:56
2022-03-12 18:12:10
2022-03-12 18:30:21
2022-03-12 17:55:20
2022-03-11 12:40:16
2022-03-11 12:46:38
2022-03-11 12:20:11
2022-03-11 11:58:49
2022-03-11 12:14:23
2022-03-11 11:14:18
2022-03-11 11:00:51
2022-03-11 11:23:45
2022-03-11 10:54:04
2022-03-11 10:25:26
2022-03-11 10:03:54
2022-03-11 09:42:22
2022-03-10 12:16:44
2022-03-10 11:52:55
2022-03-10 12:22:53
2022-03-10 12:09:45
2022-03-10 11:36:24
2022-03-10 10:47:35
2022-03-10 11: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