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馬克龍一直主張比默克爾更激進的歐洲戰略自主。直到2022年1月,他還在公開演講中強調歐洲的未來是“去北約化”后和俄羅斯談論新的安全秩序。汪寧指出,如今,馬克龍終于找到“接班”默克爾的機會,但卻不具備應有的基礎。“默克爾生長于前東德地區,俄語說得也非常好,而且經歷過沖突和冷戰,與普京又是同齡人。”他說,“而馬克龍呢?他在演講中提到:沒想到書中描繪的戰爭場景會出現在現實中。一句話就暴露了他的年齡和經驗。”
缺乏領導力的歐洲還將迎來一系列戰爭的“次生災害”。在最近更新的觀點中,沃爾茨和齊澤克都指出,歐洲“覺醒”面臨的另一個難題是烏克蘭難民危機。已有超過150萬難民逃往歐洲,更多難民到來的壓力很可能使歐洲重新調整政策,以經濟條件換取烏克蘭非軍事化,從而支持俄烏之間的和平進程。
此外,考慮到歐盟成員國此前每年的國防開支已經是俄羅斯的4倍,一旦歐洲擴充軍備、增長軍費,是否會引發莫斯科的不安,造成新一輪軍備競賽?而處于俄羅斯與歐盟之間的烏克蘭,是否會成為長期的“火藥桶”?
不論認為俄烏軍事沖突是短期還是長期軍事沖突,受訪專家們都強調,長期政治博弈還沒有真正開始。“現在,俄羅斯的目標沒有減弱,美國的目標也沒有減弱。這種情況持續的時間越長,烏克蘭遭受的損害和痛苦就越大。”沃爾茨說。
3月7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兩會記者會上表示,烏克蘭局勢發展到今天,原因錯綜復雜。解決復雜問題,需要的是冷靜和理性,而不是火上澆油、激化矛盾。中方認為,要化解當前危機,必須堅持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尊重和保障各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必須堅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則,照顧當事方的合理安全關切;必須堅持通過對話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必須著眼地區長治久安,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歐洲安全機制。
(責編:杜鵬飛)
2022-03-12 18:18:09
2022-03-12 18:48:26
2022-03-12 18:02:56
2022-03-12 18:12:10
2022-03-12 18:30:21
2022-03-12 17:55:20
2022-03-11 12:40:16
2022-03-11 12:46:38
2022-03-11 12:20:11
2022-03-11 11:58:49
2022-03-11 12:14:23
2022-03-11 11:14:18
2022-03-11 11:00:51
2022-03-11 11:23:45
2022-03-11 10:54:04
2022-03-11 10:25:26
2022-03-11 10:03:54
2022-03-11 09:42:22
2022-03-10 12:16:44
2022-03-10 11:52:55
2022-03-10 12:22:53
2022-03-10 12:09:45
2022-03-10 11:36:24
2022-03-10 10:47:35
2022-03-10 11:25:34